县委统战部开展宗教活动场所大检查

 行业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4-05

同期,屋顶太阳能项目平均成本为3650万卢比(约合489,027美元)/兆瓦,较之去年同期下降9%,但是较之一季度下降幅度仅为1%。

据《阿曼观察家报》报道,该电厂位于达希拉省首府伊布里附近,建设成本为4亿美元,每年可发电约1300吉瓦时。该发电厂的建设于第二季度开始,一旦完工,它将为政府运营的阿曼电力和水务采购公司供电

县委统战部开展宗教活动场所大检查

阿曼Ibri II电厂由Acwa Power和两家科威特公司(海湾投资公司和替代能源项目公司)共同开发,融资将以建设、拥有和运营为基础,债务权益比率为70:30。据《阿曼观察家报》报道,该电厂位于达希拉省首府伊布里附近,建设成本为4亿美元,每年可发电约1300吉瓦时。据8月11日Trade Arabia消息:阿曼宣布,该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Ibri II将于2021年年中投入使用。该发电厂的建设于第二季度开始,一旦完工,它将为政府运营的阿曼电力和水务采购公司供电。该发电厂可为3.3万户家庭提供电力,每年可为阿曼减少3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。

该项目也是苏丹国努力实现能源来源多样化的一部分,这些能源主要来自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,这也是该国Tanfeedh经济扩张计划的一部分双寡头企业议价优势明显,短期超薄玻璃将保持较好利润空间。从去年7月份开始,单晶PERC电池开始快速跌价。

这也是光伏业内的主流观点。林佳继透露,今年拉普拉斯接到的设备订单对应的TOPCon产能已达6GW,为应对即将到来TOPCon电池产能建设,拉普拉斯位于无锡的TOPCon设备生产基地将在年底投产,该基地的设备产能可供应每年20GW以上的TOPCon电池生产设备。第三方产业咨询机构彭博新能源财经资深分析师江亚俐认为,2023年之前,全球光伏年新增装机预计不会超过170GW。按照隆基规划,2021年PERC电池产能将达到20GW。

光伏电池一线厂商的低成本、高品质,以及不断扩产的更具竞争力的新产能,让光伏电池行业呈现出强者愈强的格局。一线的光伏电池厂商也在紧跟头部企业扩产。

县委统战部开展宗教活动场所大检查

去年1月份,隆基曾宣布PERC电池实验室转换效率达到了24.06%,刷新了PERC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。从2019年以来,不仅通威、爱旭,包括隆基、阿特斯、晶科、晶澳等一线厂商均在PERC电池上不断扩产。现在电池厂商的大规模扩产,资本市场的推动是关键因素之一,上述负责人表示,他不太认同如此大规模的扩产,但资本市场还认可这个故事。由于整体光伏电池产能的严重过剩,这意味着大量的二三线电池生产商将逐渐出局。

年报显示,2019年通威电池片销量13.33GW,其中多晶3.2GW,单晶10.13GW,平均非硅成本0.23元/瓦。成本控制能力是光伏电池竞争的核心能力之一,由于光伏电池设备商可以提供标准化的设备,因此对整个生产流程的精细化管理,降低成本则成了电池生产商差异化竞争的关键。今年5月29日,工信部发布《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(2020年本)》,要求新增单晶电池片转换效率需大于23%,这个效率是目前PERC电池量产效率的最高值。林佳继认为,新的电池厂商的领导者往往需要超前布局新技术,在合适的时机扩产,扩产要迅速,以拉开与同行的差距,因此,他觉得新技术出现会让行业再次出现跨界进入的电池投资商,这些投资商既没有存量的产能包袱,也没有思想包袱,就好像通威从水产饲料生产切入到光伏电池行业,东方希望集团切入到多晶硅行业一样。

但制约TOPCon和HJT技术产业化的关键在于投资成本。通过提升电池、组件的转换效率,可以在同等面积、重量的组件产品上,输出更大的功率,这意味着光伏电站将需要更少的逆变器、电缆、支架等辅助设备,由于辅助系统成本在电站系统成本中的比例已经突破了50%,这使得转换效率提升相比降低组件成本,能为电站系统带来更大的度电成本降低。

县委统战部开展宗教活动场所大检查

在2015年,仅依靠合肥旧有多晶电池线,通威就已经成为国内出货量第一的光伏电池生产商,并成功将赛维亏损的电池资产扭亏为盈。作为一家TOPCon电池设备厂商的创始人,林佳继认为TOPCon技术就是下一代大规模商业化的新型电池技术。

上述不愿具名电池厂商负责人表示,恰恰相反,专业电池生产商的电池产线,经过几年后,相比新建产能也会失去竞争力,这时候往往会选择向下游发展,去做组件,甚至发展电站业务,来尽可能延长这些已成为旧产线的生命周期,让生产的失去竞争力的电池片在体系内消化。到2017年9月,通威已经拥有了3GW的单晶电池产线,以及原合肥2.4GW的多晶电池产线,当年产能已经达到了5.4GW。江亚俐认为,至少在三年之内,PERC电池技术都将是市场的绝对主流。天合光能、东方日升基于210mm硅片推出了600W+的组件设计方案,为匹配这一大功率组件,逆变器、支架等辅助设备厂商正在研发相匹配的新产品。晶澳太阳能就是一个典型案例,晶澳起家即从事光伏电池的研发、生产,2006年进入光伏电池领域后很快扩张产能,跃升为世界电池生产商前列,到了2011年,晶澳开始拓展组件业务,在合肥投资电池、组件一体化基地,之后又发展电站业务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PERC电池价格快速下跌开始冲击那些成本控制能力较弱的电池生产厂家,整个电池行业的出货量开始向一线大厂集中。

上述资深技术专家表示,目前比较稳妥的一种技术升级路线是投资PERC产线,为后续的PERC+、TopCon技术预留升级空间,等待技术成熟,先升级PERC+技术,再升级TOPCon技术,相对风险比较低。通威布局单晶的节奏与隆基相似。

当时业内还未预料到,这家光伏电池的新进入者很快会成为业内龙头。2015年4月,通威太阳能公司首次亮相当年全球最大光伏展SNEC展会。

政策的推动,以及硅片向大尺寸演进接近极限,使得光伏电站降低度电成本的压力再次来到了电池端,光伏电池制造业面临着提高效率的压力。一位正在寻求资本投资HJT产线的技术专家则表示,HJT技术正处在成本快速下降的前夜,他预计到明年,HJT技术的投资成本就会降到与PERC技术相当。

截至2019年底,通威的电池产能已经达到了16GW,2019年通威的单晶PERC电池片出货超过10GW。上个月初,隆基股份在西安的5GW单晶电池项目正式投产,这只是隆基三年扩产计划(20192021)中电池产能布局的一个项目。2019年中国多晶硅前五大生产商产量占比为69.3%,硅片则为72.8%。在这个光伏电池技术变革的前夜,各家正在押注看好的下一代技术。

就在通威、爱旭快速崛起之前,中国台湾电池厂商还曾扮演过重要角色,以通威、爱旭为代表的专业电池生产商兴起后,台湾电池厂商的市场份额和产能都在不断萎缩。7月21日,通威股份市值突破了1000亿元,成为全球第二家突破千亿市值的光伏企业,市值仅次于隆基。

很快,在重新启动赛维电池产线两年后,通威开始在成都率先扩产新产能,布局双流的5GW晶硅电池项目,一期1GW,二期2GW,技术路线已经切换到单晶电池路线。上述电池厂商负责人表示,从投资回报的角度,由于光伏电池行业技术更新太快,把3年作为光伏电池产线的投资回收期限比较合理,在现实中,如果一年半还没有收回投资,就可能存在成本收不回来的风险。

上述技术专家表示,未来随着技术突破,HJT技术的成本会大幅降低,就好像金刚线切割技术成熟,推动单晶成为主流一样。据PVInfoLink统计,2018、2019年,爱旭股份的电池片出货量仅次于通威,并在PERC电池出口方面位居第一。

至于成本控制能力公认最为出色的通威股份,截至2019年11月,其电池产能已经连续63个月满产满销,开工率100%。事实上,一线大厂扩张的PERC电池新产能不仅将挤掉市场上弱势的多晶电池,也将对早期的PERC产能形成替代。通威和爱旭都宣布了大规模的电池产能扩张计划,希望通过扩产,来提高市占率,巩固自身在光伏电池行业的地位。扩产不停歇通威和爱旭在光伏电池上的扩产计划令业界印象深刻,但事实上,光伏电池的扩产是一线电池厂商的普遍行为。

说不定新的光伏电池新星会来自家电等传统行业,林佳继说,家电行业的收入、利润增长都到了天花板,通过管理控制成本也做到极致,而且家电巨头都对新能源行业密切关注,TCL控股中环股份就是一个信号。晶澳也曾经登上过全球光伏电池第一的宝座,也在通威、爱旭的迅速扩产下,名次被挤到后面。

相比166mm硅片更大的182mm硅片,同样增大了组件面积,大幅提高了功率,让组件厂商的组件产品普遍突破了500W。中国光伏产业协会统计显示,2019年PERC电池占比已经达到了65%,超过了常规电池。

爱旭股份和通威股份都公布了规模庞大的扩产计划。该公司计划到2023年电池片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30-50%。